PG电子象财神下载
本文目录一览:
如何防治草莓枯黄萎病
1、草莓黄萎病的危害与病因 草莓黄萎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,主要危害草莓的根系,会导致草莓的生长缓慢,株型萎缩,并逐渐导致草莓死亡。病因主要包括土壤、气候、病原菌等方面。在土壤中,如果水分过多、排水不良、土壤气味不佳等问题会引发该病害。
2、从源头对抗草莓黄萎病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 实施轮作 至少3年水旱轮作:通过轮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黄萎病菌的积累,降低病害发生率。 选用无病种苗 无菌苗:选择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无菌苗,确保种苗本身不带病菌。
3、大棚栽培在移栽或育苗整地前以及收获后,彻底清除病残落叶,对棚膜、土壤及墙壁以及架材等表面喷药,进行消毒灭菌,并适当放风排湿。
4、此类病常选用的药剂主要有恶霉灵、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、戊唑醇等,在药剂中加入新高脂膜,可提高药效,同时降低农药的蔬菜上的残留度。
5、枯黄萎病防治方案 预防用药时期、稀释倍数及用药量: A、定植前或移栽时,使用《奥力克——青枯立克》600倍液蘸根或灌穴。 B、移栽后,浇还苗时,每15公斤加《奥力克——青枯立克》15ml+沃丰素叶面肥(具有生根、营养左右)25ml进行穴灌,每株用量200-400ml。
草莓褐斑病防治措施
1、发生规律:草莓褐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。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,第二年春,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,借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,以后病部继续产生分生孢子,进行多次再侵染。防治措施:(1)及时摘除病叶销毁,秋季清洁田园,及时清除落叶。
2、若黑点较大,可能为黑斑病或褐斑病的表现,可以考虑使用凯润进行治疗。这类病害通常由真菌引起,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病情恶化。在防治草莓叶斑病时,要注意观察病害的发展情况,一旦发现病害迹象,应立即采取措施。同时,保持田间通风良好,避免过度浇水,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。
3、在叶尖部分的病斑常呈“V”字形扩展,造成叶片组织枯死,发病严重时,病斑常常相互联合,致使全叶片变褐枯死。后期在病斑上长有不规则轮状排列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点 草莓褐斑病发病初期,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:品萃治菌疫苗、品萃治菌2号、苯醚甲·丙环;异菌脲,或嘧菌酯。
4、草莓褐斑病预防措施草莓种苗用70%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15~20分钟,待药液干后移栽。加强栽培管理,平衡施肥,合理密植,及时摘除老叶病叶,集中销毁。移植前清除种苗病叶及重病株。
5、棚内条件下,室内外温差大,棚内温度高,光照条件差,叶片组织较嫩,容易生病;露地草莓在春天潮湿多雨或被水淹没时也很受欢迎。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。达娜、高陵抗病能力较强,晚道、红鹤、春香、宝椒抗病能力中等,扶余、郁芳、八千代易感病。
草莓成长过程,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
1、草莓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以下这些:病害: 叶斑病:影响叶片健康,导致叶片出现斑点并逐渐枯黄。 白粉病:在叶片、果实和茎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物质,影响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。 灰霉病:导致果实腐烂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 根腐病:危害根系,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。
2、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扰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: 草莓根腐病:- 防治方法:采用咯菌腈、甲霜铜、络氨铜锌、恶霉灵、枯草芽孢杆菌、氯溴异氰脲酸、敌磺钠或五氯硝基苯等药剂淋灌根部。每隔7至10天施用一次,连续2至3次,可有效控制病情并促进受感染植株恢复生长。
3、草莓常见的病虫害 草莓的常见病害包括叶斑病、白粉病、灰霉病、根腐病、炭疽病、蛇眼病等,而常见的虫害则有蚜虫、白粉虱、螨类、线虫、蝼蛄、蓟马等。这些病虫害会对草莓生长产生严重影响,不仅降低产量,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绝产。
4、草莓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、白粉病、灰霉病、根腐病、炭疽病、蛇眼病等,常见的虫害有蚜虫、白粉虱、螨类、线虫、地老虎、蓟马等。这些病虫害对植株的生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,降低产量不说,严重时会导致绝产。
5、草莓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草莓蛇眼病 选用抗病品种:因地制宜地选用抗、耐病品种。 农业防治:合理轮作,控制氮肥施用量,以防徒长;适当稀植,摘除老叶、枯叶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;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,集中烧毁残、病叶。
6、草莓病虫害管理是确保其健康生长的关键。首先,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病害,主要危害叶片、叶柄、果梗和嫩茎,造成暗紫色小斑点,扩大后呈蛇眼状。防治上,需及时摘除病叶,发病初期使用70%百菌清500-700倍液喷雾,十天后再喷一遍,或使用70%代森锰锌200克/亩兑水75千克。
草莓炭疽病用什么药最好
防止草莓炭疽病,常用的药剂包括咪鲜胺类药剂,如50%世乐1000倍液或70%炭润800倍液。另外,50%使百功1000倍液或40%诺炭宁800~1000倍液也有效。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(匍匐茎抽生期)和定植初期,而结果期则很少发生。其危害范围广泛,包括匍匐茎、叶柄、叶片、托叶、花瓣、花萼和果实。
嘧菌酯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,对草莓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它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,从而降低病害对草莓的危害。 咪鲜胺也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,对草莓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。它能破坏病菌的细胞结构,使病菌失去活性,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。
发病期治疗:当发现有炭疽病时,应选用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功效的药剂,如25%吡唑醚菌酯乳油等,做到雨后一防,或每35天喷雾1次,连续防治3~5次。 植株管理: 促进老熟:对于对炭疽病敏感的草莓品种,建议使用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秧苗长势,促使秧苗矮壮老熟,增强植株本身抗病能力。
农业防治: 选择抗病性强的草莓品种:如全明星、宝交早生等,这是防治草莓炭疽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。 施足优质的基肥: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。 做好排水工作:降低田间的湿度,加强田间的通风透光性,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。
草莓的常见病害有哪些
1、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,对人、畜、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,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,且防治效果非常好,那么草莓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草莓蛇眼病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、耐病品种。
2、防治对策:草莓移栽前用40%芦笋青粉剂600倍液,浇于畦面,然后覆土,整平移栽,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,降低田间菌源基数,减少传染机会。(5)黄萎病 该病是土壤病害,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,叶变黄、叶表面粗糙无比。随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,直到枯死。
3、草莓的常见病害之一是白粉病,其病原菌为单囊壳属,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。这种病菌在25-30摄氏度的环境中最为活跃,能够感染多种作物。目前,三唑酮类农药对白粉病的抗性已较为普遍。草莓在坐果期与采收后期易受白粉病侵袭。
从源头对抗草莓三大病害之一黄萎病
草莓黄萎病防治: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,集中烧毁或沤肥;深翻地灭茬,促使病残体分解,减少病源和虫源。草莓栽植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,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,效果更好。对秧苗要进行检疫,建立无病苗圃,从无病田分苗,栽植无病苗。
恶霉灵是可防治草莓黄萎病的。以下是关于恶霉灵防治草莓黄萎病的相关说明:药剂选择:恶霉灵是防治草莓黄萎病的常用药剂之一,其他常用药剂还包括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、戊唑醇等。在药剂中加入新高脂膜,可以提高药效,同时降低农药在草莓上的残留度。
防治草莓黄萎病,首先应实施轮作策略,避免在同一块土地连续种植草莓,以减少病菌的积累。选择未种植过草莓且无病菌残留的地块进行育苗,确保新苗的健康。在发现病株时,务必及时拔除并进行焚烧处理,防止病害扩散。同时,选择具有抗病性的草莓品种,能够降低病害的发生率。
大棚栽培在移栽或育苗整地前以及收获后,彻底清除病残落叶,对棚膜、土壤及墙壁以及架材等表面喷药,进行消毒灭菌,并适当放风排湿。
草莓黄萎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?防治草莓黄萎病的方法在草莓的种植过程中,草莓黄萎病是常见的一种土传性病害,造成草莓的产量大打折扣,该病不但危害大,且还十分顽固难以彻底解决。
2)2号或瓜果蔬菜专用400倍(草莓是伏地作物,稀释倍数不能低于400倍,否则淋灌时易灼伤叶片)+代森锰锌+乐贝果除去喷雾器头淋灌病株(土表10cm深处根部必须湿透),间隔5天淋两次。
标签: #草莓病书籍